盐城市射阳县人民政府

[图]“三青”联动争“三创” 青春助力高质量——群团组 袁涛

发布日期:2021-01-06 10:50 来源:射阳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县广大青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聚焦项目强县、聚力开放创新”,奋斗在各条战线贡献着智慧和青春。随着全县GDP总量跃上600亿元新台阶,“成长的烦恼”也伴随而来,当前青年创业氛围不浓、青年人才明显流失、青年工匠后继乏人等问题比较突出。站在“十四五”新征程新起点,县委紧扣“高质量发展争前列、现代化建设打头阵”的目标定位,提出加快建设实力射阳、活力射阳、魅力射阳、幸福射阳“2.0升级版”,宏伟蓝图已绘就,青春奋进正当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融入新格局、逐梦新征程,在全社会形成“青商争创业、青才争创新、青工争创造”的浓厚氛围,青春联动凝聚建设“两城两地”的强大合力。为此,形成如下建议:

  一、矢志创业、青商当先,培育更高发展能级。高质量发展争前列,青商企业打头阵。一是打造内外协作的青年联盟。射阳青商企业虽然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却一直缺乏优势互补、互相协作的平台纽带。应整合县内外青年组织优势资源,抓紧推动射阳青商会换届,筹建射阳驻外各属地青商会,联合发起“青商联盟”、“智创联盟”,定期举办射阳杰青嘉年华、青商领袖沙龙等活动,通过品牌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凝聚鹤乡青年创业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构建县内外青商企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产业融合的共创共赢格局,催生更多县内制造、县外“研发+服务”的“两栖”企业。二是厚植强链补链的创业土壤。一批大块头项目落户,带来了为产业链延伸配套的创业蓝海。青年创业,平台是基础,亟需筑好巢,吸引四海英才来射阳创业。依托西门子风电产业研究院、保利泰克防雷击测试中心、南大研究院等创业孵化基地,研究主导产业链图谱,梳理强链补链关键环节,通过在外青商引进一批、初创青年孵化一批、本土配套培育一批,推动企业从“物理集中”向“系统成链”转变。同时借助青年思维发散、敢闯敢试等优势,积极引导他们投身于数字经济、电商产业中去,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争创一批本土“小巨人”、“单打冠军”。三是完善精准孵化的政策体系。初创企业步履维艰,亟需政策扶持。应用足用好现有孵化器平台,突出场地空间、创业补贴等初期扶持,实现“拎包入住”、轻装上阵;成立青年创业“种子基金”,扩大“小微贷”资金池,为初创项目提供全面金融支持;健全项目招引、注册落户、创业辅导、融资扶持等全链条式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定期组织青年创业大赛,推动创业政策、创业服务、金融资本与青年创新创业的高效融合,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主体,为射阳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二  、聚力创新、青才为要,培植更强智力优势。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构建人才高地就是抢占发展先机。我县每年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近两千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射阳精英的身影,反观当前我县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人才创新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需要在如何引才、用才和留才上下功夫。一是广泛发动引才。充分释放“鹤乡英才”政策红利,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青年“青春留射”。眼光向内,紧盯射阳籍。明确镇区和学校责任,完善射阳籍在外大学生及硕博、知名专家教授等人才信息库,开展常态化沟通联系;实施“青雁回归”计划,紧盯临毕业或已在外就业大学生群体,定期组织“万名学子看家乡”活动,定向发布人才需求、人才引进政策等动态,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放眼全局,围绕射阳转。深化“优秀企业高校行”活动,主动对接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抢招一批“高创缺”人才和更多名校优生;借助猎头、中介,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平台,着力解决教育、卫生等行业紧缺人才需求。二是创新思路用才。我县属于人才输出县份,往往本土人才难回、外地人才难引,需要变通用才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径,大力发展“星期天工程师”,通过项目攻关、平台共建、服务购买等形式,积极引进教育名师、卫生名医、文化名人和体育名教,建成更多“名师名家工作室”。应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副总、产学研、院士工作站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才智共享”机制,推动更多产学研项目在射阳落地,更多产品研发在高校攻关突破。三是优化环境留才。打造青年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推进政策兑现“一件事”改革,在科技投入、税收优惠、资金融通、股权激励等方面重点倾斜,实行要素优先协调、问题优先解决、项目优先推进、条件优先保障,让人才在射阳专心科研、舒心生活。

  三、匠心创造、青工传承,培塑更多能工巧匠。高质量发展比拼的必然是高端产业,但归根结底是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目前,我县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工以上人才比重不足6%,技师、高级技师比重仅1%左右,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后劲不足,每年超过2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县外职校、高职,前道培养流失严重、一线生产后继乏人。为此建议:精准施策,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推动设备投入奖补向人才、技工投入奖补延伸,每年引导建设一批“匠人匠心”名优工作室、青年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瞄准县内大型骨干企业,利用好县职高、高职等平台,开展定岗培训、定向培训,订单式培养,毕业即就业,不断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崇尚创造,大力倡扬“工匠精神”,组织实施“金蓝领工程”,每年开展“千企万岗竞百匠”评选活动,推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班组切磋,总结推广一批绝招、绝技和绝活,让众多工匠人才锤炼技能、展示风采,为奋力书写“两争一前列”新时代射阳答卷展现青春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