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一案例入选省“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4-03-14 09:47 来源:新华报业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3年度“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名单,“射阳县深耕康养菊香绿色产业,全面打造中国药材之乡”成功入选。

洋马镇,地处苏北平原,1997年,洋马镇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药材之乡”称号,同年,洋马菊花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随后洋马中药材生产基地被江苏省评为省级绿色食品基地,洋马的白菊花繁育基地被科技部指定为“白菊花种苗优选繁育基地”。2002年,洋马菊花及其制品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论证,洋马镇成为国家中药材GAP生产基地。

随后,洋马镇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3000亩有机菊花生产示范基地,有机菊花核心区通过有机转换产品的论证;3000亩示范区菊花亩平增产11.2%。

目前,“洋马菊花”种植面积达6万亩,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面积20万亩,产销量占全国市场7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药用菊花生产基地、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白菊花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白菊花产地。

坚持生态产业富民,全面释放经济动能。洋马镇以黄海滩涂近20万亩菊花种植为基础,主导江苏菊花的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药用白菊花产量、交易量为全国之最。为提升菊花等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价值,洋马镇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种植理念,通过“水稻—菊花”轮作、推广使用有机肥以改良盐碱土壤肥力;同时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推广使用微生物农药,利用灯光诱虫、雌虫引诱、胶粘等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此外,为保证中药材和菊花品质,洋马镇积极进行水环境整治提升,保障农用水质达到检测标准后进行灌溉。中药材已成为洋马镇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坚持产学研融合,充分彰显产品价值。洋马镇中药产业发展始终立足创新,坚持产学研融合,和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国内领先的菊花智能化育苗工厂和菊花种质资源圃,建有国家级现代中药资源动态信息监测中心、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盐城综合试验站。2022年洋马镇成功申请全国首个“有机绿色菊花”资质,100余项检测指标均合格,洋马镇有机菊花实现亩均价值翻倍。洋马镇通过农业产学研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在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有效推动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围绕农工贸一体,以菊花种植、培育为基础,拓展食品生产、中药材购销等业务,合资建设中成药生产厂,业务范围覆盖菊花全产业链。

农业文旅智能叠加,激发美丽乡村活力。洋马镇深度挖掘菊花文化内涵,全力推进乡村旅游新业态,建成千亩花田景观、全国最大的室内精品菊花文化展馆、十里菊香旅游环线(十里菊香景区、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百药园),进一步扬长“菊”的禀赋,做足“药”的文章,推进健康产业全面起势,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发力“菊花+”,挖掘中药、康养、膳食等特色文化融合点。

生态产业发展红利共享。近年来,洋马镇通过绿色生态种植结合产学研融合创新,“洋马菊花”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同时成功开发出菊花系列饮品、菊花米酒、菊花保健药枕、药膳佐料、菊花功能性食品等十大系列数十种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洋马镇中药材产业现已形成菊花、瓜蒌、丹参、白术、白芷、玄参、板蓝根、杜仲、银杏、金银花以及全蝎、水蛭、地鳖虫等30多个主导品种,菊花、丹参种植规模为全国之最,药用白菊花占全国总量70%以上,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全镇80%的劳动力从事以菊花为主的药材栽培,辐射带动周边6个镇种植菊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菊花销售也向电子商务发展,2022年洋马镇涌现出1600多家以菊花等中药材销售为主的网店,药材村成为全县第一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菊花、丹参等各类中药材干品年产量达5万多吨,主导产业产值达10亿元,可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2500万元,极大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洋马镇全域治理保护,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新洋港沿线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目标,深度融合休闲生态景观与产业特色功能,全力推动沿岸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十里菊香”乡村旅游环线以十里菊香景区、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百药园等一批以菊花等中药材主题旅游景点以及新洋港河滨河观光带为主题,串联贺东村新型社区、药材村新型社区,展示以洋马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观光带,具有特色鲜明的乡村精品旅游环线。结合老旧村庄农房改造标准,推进社区周边村庄改造,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奋力打造苏菊第一镇,做美沿海生态风光带,鹤乡菊海景区已获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菊花+”文化建设繁荣。在射阳县的全力支持下,洋马镇不断丰富“菊花+”文化内涵,全面建设“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文旅元素,提升配套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充分放大“苏菊”品牌效应,规划以盐射高速、旅游公路1号线、临海高等级公路为纽带,全面融入射阳环海湿地旅游区、融入盐城大市区、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药材主题文化街区、“县级科普教育基地”的打造,不断彰显射阳在中医药大健康、大文化、大产业发展中的新优势,助推射阳新业绩,探索射阳新模式。

下一步,射阳县将继续以“中药材”“菊花”典型生态产业为基点,打造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着力点,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推动洋马镇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菊花+”文化建设,通过产学研融合创新以及“菊花+”文化建设带动菊花等中药材品牌传播,提升产品市场品牌价值和溢价空间。

以“鹤乡菊海”为推广案例,利用特色生态农业产品,充分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内涵,以产业文化丰富旅游景点,延伸产业链,实现“百姓富、产业兴、村庄美”的蜕变之路。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政府搭台、国企引领、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积极放大“世遗湿地”效应,提档升级合德凤谷樱歌、特庸桑乐田园,加快建设海河四季果香、千秋阳河湾等休闲旅游项目,精准开发洋马中医药健康旅游与养生养老旅游服务产品,实现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农旅共生。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及乡村手工艺等。促进“互联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深度融合发展水平,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

立足“美丽射阳”建设,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丰富“两山”转化路径、全面健全“两山”转化长效机制,力争到2025年全面形成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格局,在夯实绿水青山本底、壮大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培育生态文化和推动生态惠民等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射阳”做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