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射阳地方抗日武装的建立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出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正式成立,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华中的新四军、八路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兵力九万之众。其中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军部还以盐城为界,将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至陇海铁路,南抵长江,西临运河,东到海边)划分为苏中、苏北两大战略区,新四军一师、三师分别活动于苏中、苏北地区。1941年5月20日,中共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成立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接着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任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至此,主力部队的组建工作基本就绪。
在加强主力部队建设的同时,党对地方武装的建设也十分重视。1942年4月射阳建政时,以二区区队为主,抽调一、三区部分民兵,组建县警卫连,全连70多人。9月,中共盐阜区党委决定,将建阳县独立团三连(原是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的三连)调归射阳,称为县警卫一连,原警卫连改称二连。11月,成立射阳总队,隶属盐阜军分区。县委书记唐君照兼任总队政委,县长陈克天兼任总队长,新四军三师特务团调来的张志辉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谢山龙、计超分别任政治处正、副主任。总队下辖3个连,加上县委警卫连共4个连400多人。1943年5月又增加两个连,总队发展到600多人。
1944年5月,经苏北军区和盐阜地委批准,射阳总队扩建为射阳独立团,团长李荣泗,政委马宾,政治处主任任培良,参谋长张志辉。射阳独立团成立后,从各区队抽调人员合编为独立团二连,原二连改为六连。独立团下辖7个连、1个教导队,共700多人。为适应作战需要,以一、二、三连组成一营,每连3个排,每排3个班,连部有文书、司务长、司号员、卫生员、通讯员等,其编制接近主力部队。1945年5月,成立二营,由四、五、六连组成。1945年9月,在“两淮”(淮阴、淮安)战斗中,独立团五连、六连分别被苏北军区授予“英雄模范连”。“两淮”战役后,苏北军区决定从阜宁独立团调1个营编入射阳独立团。此时,射阳独立团完成了“三三制”建制。9月下旬,射阳独立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在苏北淮安被编入新四军三师八旅,沿用缺编的23团番号,下辖3个营、10个连,共1825人。团长李荣泗,政委于辉,参谋长于继武。同年10月8日,新编的23团奉命随新四军三师北上,从淮安出发,挺进东北,参加全国解放战争。
射阳独立团从1942年11月建立射阳总队,到1945年9月编入新四军主力,这支地方武装先后经历大小战斗372次,歼灭日伪军4593人,缴获13门炮、36挺轻重机枪、1679支长短枪,开辟和巩固了射阳革命根据地,配合主力部队完成了解放苏北的光荣使命。
在发展地方武装的同时,抗日民主政府还大力加强人民群众自卫武装建设,通过减租减息、成立抗日救国群众团体、清剿土匪等活动,组织广大农村青壮年参加民兵和自卫队,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全县民兵和自卫队员发展到6772人。这些群众武装在根据地建设和反扫荡反伪化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