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学史力行办实事 排忧解难暖民心

发布日期:2021-06-15 08:48 来源:射阳日报作者:通讯员 吴融 戴超 浏览次数: [字体: ]

推进十个民生实事项目,问民生、解民忧;组织百人为企挂钩服务结对子、促发展;开展千场文明实践活动破难点、通堵点……伴随“十百千”活动的扎实推进,我县已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1258场次,参与人次达到28957人,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为人民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县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边学边干,学思践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不懈动力。

“铁脚板”精准把握群众需求

“现在村里发展的主要产业是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解决?”连日来,在全县上下,不时可见基层党员进村入户的忙碌身影,他们到挂钩服务的村居走访慰问,实地排查解决民生难点。

县委高度重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沉下心,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集镇后街巷老旧房屋多,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归属居委会和城管队等属地或职能部门管辖,但就是管不好,必须想出新办法。”“蓝海影剧院非机动车、载客电动三轮车随意停放,阻挡道路通行,安全隐患多。”临海镇组织群众群众代表与职能单位面对面协商议事,现场交办、迅速落实。

“以前票价10块,现在5块,这个价格对于我们常年往返县城的老年人来说非常实惠。”在县城开往四明镇的班车上,市民李永红对县域公交赞不绝口。县域公交由江苏丹鹤汽车运输公司和江苏三维公交公司组建成立县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按照“政府主导、公交模式、公车公营、财政托底”的基本原则,在全县13个乡镇镇村公交全覆盖的基础上,更好的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便群众出行。

截至目前,我县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征集、政务便民热线等多种形式,已梳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清单272个。

“钉钉子”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民生供给质量,不断擦亮“学在射阳”“游在射阳”“康养在射阳”“安居在射阳”等城市名片。

我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标对表重点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五个方面办实事,分别研究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清单和重点民生“项目清单”360个,明确具体举措,并陆续付诸行动。

为了确保这些问题、项目尽快得到妥善解决,我县建立定期通报、问题解决销号等制度,简单问题当日解决,复杂问题一周内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的问题当月解决。

办理各项证照“跑断腿”是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县行政审批中心集中全县42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百姓办事从“多地跑”到“多窗跑”,从“一窗办”变“专窗办”,将办理时限压减了60%以上。

只排一次队、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市民王庆东就领取到商品房不动产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网等证书。“从递交材料到领取证件,一共花了18分钟,真是神速。”县行政审批局将不动产登记与税务、水、电、燃气等办理整合起来实现“一窗办理”,实行多部门联动办理,实现办八个证书只“跑一次腿”。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我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每周六定为“文明实践集中志愿服务日”,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248支,志愿服务组织931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854个,开展“集中+分散”志愿服务活动6584场次,活动惠及群众13.2万人次。

“树品牌”确保工作常态长效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县着力把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举措转化为制度性成果,着力构建全面覆盖、考核激励等常态长效机制,总结提炼经验典型,打造一批为民办实事品牌项目,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都说得病不由人,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多亏了政府的帮扶与支持,要不然我们这个家庭早就被我的病拖垮了!”合德镇其林村村民丁建兰哽咽地说。受益于“四个托底”救助政策,丁建兰每月可领取1300元低保金,享受个人支付医疗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经济压力大大减轻。

聚焦“老、小、病、弱”等各类困难群体,我县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困境儿童和困境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费用托底、医疗救助托底、住房保障托底和困难群众节日慰问托底等“四个托底”救助,累计支出“四个托底”救助金5.3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我县以推进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4家;投入150万元对分散特困供养、部分高龄、失能、残疾老人1000户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民政老年护理院已收住失能失智特困供养老人近120人次,每人每月4500元供养经费由县财政托底;实施“一杯奶”工程,为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每天提供一杯鲜奶……“四个托底”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天”,稳稳托住了困难群众的幸福。

“我县将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心问题,加快推进棚户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住房改善等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道。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