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七月的追忆———追记原华东军区海军三等功臣陆奎
“如果太爷爷还在世,是不是也能获得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面对十岁小孙子的一再发问,已迁居苏州多年的陆守余情不自禁怀念起已故的父亲——原华东军区海军三等功臣陆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的通知》。“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首次颁发纪念章。
“对,要回去看看祖宅,去找些父亲在世时的记忆。”这样的念头促使着陆守余踏上回乡之路。在临海镇六垛居委会七组的老宅里,他翻出了珍藏多年的旧木箱。那些斑驳的入党申请书、生锈的纪念章、已经泛黄的证书,都在默默记录着父亲当年的那段无法磨灭的岁月。
陆奎,字永和,1929年10月出生在阜东县八滩区苇荡村(现射阳县临海镇六垛居委会)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受其舅舅影响,立志长大参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6年10月,陆奎踊跃参加阜东县八滩区区小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47年底调至三师山炮营三连任炮手,1948年2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1949年4月成为我国第一代海军战士。1950年7月,陆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学校枪帆科毕业后,不久就参加抗美援朝,随部队炮艇巡护鸭绿江大桥。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二次,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53年9月25日复员回到家乡。
“你来看看,这就是当年锯树留下来的!”老邻居于正刚的家人指着老屋后的半截树桩告诉陆家的小孙子,“孩子,你太爷爷可是大好人呢!帮助村里人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不会忘了他!”
那是1987年8月的一个午后,闷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气,突然一阵狂风,天空骤然乌云密布,一场倾盆大雨就要到来。邻居于正刚家屋后,四棵经年的泡桐树被狂风刮得顿时就倾斜了过来,其中一棵眼见就要砸到于家的屋顶。说时迟那时快,陆奎闻讯后当机立断组织群众来到于家。
“做什么?”“砍树!”不知长了多少年的泡桐树,树干粗到一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这可怎么办?陆奎灵机一动,找来几根十几米长、手腕粗的麻绳,冒险将绳套在树干中上部位。“一二三——用力拉!”七八个壮劳力喊着号子,齐心合力,用绳子将这棵树拉到反方向一侧,终于化险为夷,于家的两间茅草屋保住了。于家人正准备感谢陆奎,而此时的他已经消失在暴雨中,又继续查看其他邻居家有没有险情……
光阴流转,岁月如梭。在乡间的生产生活中,陆奎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甘做革命的老黄牛,对辉煌的过去只字不提。日常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左邻右舍哪家有困难,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曾经历过几场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曾经在战场上屡屡受伤……这些经历,他从未向外人说起过,周围也没人知道他在部队立过功受过奖。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在乡野生活了58个春秋,于2011年6月29日心脏停止跳动。他虽然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想起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陆守余不禁思绪飘远。老宅不远处,便可看到高耸的烟囱,那里便是盐城市现代高端纺织染整产业区,如今这里交通便捷、配套完善、产业兴旺、百姓安居,纺织染整产业全国有名,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同样,当地群众永远不会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辛勤耕耘过的那些有功之臣。(本报通讯员 于广荣 记者 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