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耕地红线”,让“沃野千里地生金”

发布日期:2022-07-15 11:43 来源:射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保障耕地面积是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的必要条件。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不少人不愿意回乡种田,导致良田被撂荒,或者被租赁作他用,农村耕地现状岌岌可危。而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合并零散地块,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统一种植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亩产量,正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我县始终坚持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目标,以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着力点,持之以恒推进耕地生态修复:主动出台《我县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由县政府每年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镇(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通报表扬或资金奖励;积极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前2021年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通过验收项目148个,合计新增耕地4143.35亩;编制2022年度城乡增减挂钩复垦方案,项目建设规模1674亩。

“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根本不关心如何让手里的土地生出‘金子’来。现在流转土地后,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土地租金加上工资,年收入能有一万多元!”在我县兴桥镇津富社区,农户赵明谈起当下的生活,十分满足。该社区有3个居民小组1468户4868人,是曾经的市定经济薄弱村,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5万元。自从进行土地流转成立集体农场后,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并带动周边200-300人就业,真正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求增量”。

位于四明镇开明社区的万顷良田项目也是我县做活土地文章的典型。经过土地流转后,全村耕地集中租赁给射阳大米集团,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0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该镇将全镇14.2万亩耕地实施大规模流转,目前已经成功流转70%,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32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将再流转1万亩土地。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64.3%,已建起136.9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续三年是全市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县。同时,还建立防止耕地“非粮化”长效监管机制,出台相关措施,严守耕地红线,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空间。今年,在相关措施的支持下,我县粮食计划播种面积达238万亩,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打印 关闭